3座新建污水處理廠全部實現一級A穩定運行 |
本報訊(記者吉存)記者昨日獲悉,2017年底完成建設任務的大連灣、泉水河二期、梭魚灣3座污水處理廠,經過一個階段的調試運行,目前出水水質均達到一級A標準并通過了環保驗收。3座污水處理廠的建成也使我市污水處理能力凈增26.5萬噸/日。 大連灣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位于大連中心城區東北部大連灣排水區,振連路以南,原大化渣場東南側,占地2.14公頃,設計處理規模為每日4萬立方米,主要采用MUnitank(改良型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藝)為主體的生物反應系統,深度處理采用混凝沉淀+過濾工藝,出水經紫外線消毒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大連灣街道長大鐵路以南、福佳居住區、前關居住區三大區域的污水目前已通過大連灣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標排放,區域污水處理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 近年來,隨著大連市西拓北進進程的不斷加快,三道溝排水區域內如大連市體育新城和大連市經濟適用房、公租房的陸續開工建設和投入使用,污水量大幅度增長,現有的泉水污水處理廠3.5萬噸/日的處理能力已經不能滿足污水處理要求,阻礙區域經濟發展,同時部分污水溢流進入河道,導致泉水河流域水體黑臭,對周邊居民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泉水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建設工程位于振連路(光明路)東側,泉水河污水廠(一期)北側的空地上,總占地面積4.2公頃。工程設計規模為10.5萬噸/日,采用MUnitank(改良型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藝)為主體的生物反應系統,出水經紫外線消毒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排放。主要服務于三道溝排水區域,匯水面積為56平方公里,包括泉水居住區、大連灣前鹽裝備制造業聚集區、體育新城第一排水流域、前鹽明溝流域、山東路流域以及南關嶺地區。 甘井子排水區位于市區中北部,東、南兩側瀕臨大連灣,西以山東路為界,北沿椒金山山脊線和千山路走向。主要有大化明溝流域和老甘井子明溝流域組成,匯水面積17.42平方公里。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甘井子排水區域的居民和企業日益增多,原有排水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加上區域內沒有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建設勢在必行。梭魚灣污水處理廠位于梭魚灣北岸,占地7.72公頃,設計規模12萬噸/日,采用多級AO工藝,出水水質為一級A。目前出水水質已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甘井子排水區域內的城市污水得到有效處理,周邊自然生態環境以及海域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另據了解,我市中心城區7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中,馬欄河一期、泉水河一期、凌水河、老虎灘等已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春柳河一期污水處理廠也將于2018年6月底實現12萬噸通水運行。屆時我市中心城區建成區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城市水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文章轉載地址: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18-05/21/content_1437613.htm?div=-1 |
上一頁:巴氏殺菌機殺菌原理是什么? 下一頁:青州杰諾溫控設備有限公司(青州奧諾迪溫控 |